据《新京报》报道,4月11日,在新京报社、千龙网主办,新京智库、贝壳财经承办的“信心与繁荣——2023新京智库春季峰会”主题论坛“活力北京:释放消费活力,北京新探索”上,中关村科学城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海淀区政府党组成员、区发改委主任武凯现场发言。
以上信息显示,武凯已经担任海淀区政府党组成员、中关村科学城管理委员会副主任。
(相关资料图)
北京商务中心区管理委员会主任陈黛也在同一论坛上发言。据北京朝阳官方发布消息,4月3日,区委书记文献主持召开CBD管委会干部宣布会,宣布市委关于CBD管委会区级领导干部任命的决定,对进一步提升CBD管委会工作水平进行部署。会上,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赵立军宣布了市委关于陈黛同志的任命决定。市委建议,陈黛同志任北京商务中心区管理委员会(副局级)主任,试用期一年。
武凯
“万亿海淀”,科技创新、人才和消费活力持续迸发
武凯介绍,2022年地区经济总量达到了10206.9亿元,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科技创新活力、人才活力和消费活力持续迸发。
武凯说,海淀区有以中科院为代表的科研院所96家,有国家实验室,还有全国重点实验室106家。除研发机构外,海淀区有1万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6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0家独角兽企业,269家上市企业。2022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10%以上,每万人拥有发明专利740件,技术合同成交额3400亿元,创新主体多元、创新活力强。
“海淀区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区域内市场主体活力的持续迸发。”武凯说,2022年,海淀区新设企业数3.49万户,同比增长58.5%;其中新设科技型企业1.93万户,增长60.5%,占新设企业总数的55.3%,充分彰显市场主体发展的活力。企业有活力,背后是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提升政府服务质效,用更加优化的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发展和成长。
海淀的科技创新主要得益于人才,截至2022年底,人才资源总量199.7万,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就有114万,是智力资源最为密集的区域。海淀还为引才、育才、用才、容才搭建了一系列平台,比如奇绩创坛,这是海淀区培育支持的一家国际化创业投资孵化机构。截至目前,奇绩创坛已吸引2.5万个创业项目,共加速企业253家。同时,依托清华、北大等高校资源举办的“薪火共燃”计划,以培养具有全球战略眼光的优秀企业家为目标,通过“政府引导、高校培养、企业协同”,形成企业家培养新机制。截至目前,已完成了2期,第3期也已于今年3月开班。
消费方面,2022年,海淀区加快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优化商圈布局,7个现有商圈和西北旺、永丰2个待培育商圈纳入全市重点商圈名录。持续推进五棵松商圈数字化建设,华熙 LIVE在今年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名单,成为多元业态网红打卡地,开创“沉浸式”互动体验商业模式。大力发展首店经济,2022年共引入各类首店31家。今年将继续开展传统商圈改造,加快商业综合体建设,推动西北旺万象汇、西三旗万象汇和五棵松万达广场投入运营。同时,也会继续开展北京消费季·悦动海淀等系列活动,进一步激发消费市场活力。
陈黛
朝阳区以国际化特色优势链接全球高端资源
北京商务中心区管理委员会主任陈黛表示,朝阳区以国际化特色优势链接全球高端资源,是国际要素进入中国的首选地,是外资经济和跨国公司总部的集聚地,是首都对外交往的“金名片”,是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和国际交往的重要窗口。
陈黛介绍,朝阳区素有“中国涉外第一区”的美誉,区内聚集了几乎100%的外国驻华使馆、90%的国际传媒机构、80%的国际组织和国际商会、70%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65%的外资金融机构。
2016年,朝阳区成为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区,2020年,北京CBD、金盏国际合作服务区纳入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范围。陈黛介绍,“两区”建设启动以来,朝阳区充分发挥国际化特色优势,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优环境,不断创新体制机制,累计引进培育了65个在全国、全市具有示范性、影响力的创新突破性项目。全国首批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落地朝阳;全市首家自贸试验区银行、证券及保险行业专营机构落户朝阳;CBD全球吸引力指数排名全国第一、亚洲第二和全球第七;数字增信文旅产融模式创新案例获得全国复制推广的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首批改革创新案例奖。
“两区”建设推动外资外贸大幅增长,2022年,朝阳区实际利用外资63.1亿美元,同比增长32.1%,占全市36.3%;货物进出口总额超过1.8万亿元,同比增长24.8%,占全市一半,对推动北京外向型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记者/吴为、吴婷婷
编辑/白爽
校对/李立军
运营编辑/刘茜贤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2 欧洲文娱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2005074号-23 联系邮箱: 58 55 97 3@qq.com
